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汕人民医院年底建成 规划800张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7:04:00    

比亚迪深汕基地下线的新车首次通过地跑形式集港装船。

7月8日,在深圳东部60公里外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脚步穿梭于繁忙海岸和创新园区之间,切身感受深圳这块“飞地”的蓬勃生机。

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比亚迪为龙头,已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近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5%,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0.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合作区正以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崛起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深汕速度”缔造产业奇迹

壁虎汽车加纳落地首个投资合作项目

在小漠国际物流港,比亚迪“深圳号”巨轮,刚从巴西凯旋,又满载6800多辆新能源车马不停蹄奔赴欧洲。其中,“深汕造”汽车达1105辆,标志着本地制造实力的崭露头角。

自2021年8月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签约以来,二期、三期、四期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300多亿元。一期项目主要进行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核心零部件项目16栋厂房、174条产线全面投产;二期项目占地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西地块于2023年11月29日正式投产,目前已实现双班生产,日产整车1300辆,东地块于今年5月30日正式投产,二期项目2024年生产整车超25万辆,今年5月比亚迪新车型宋Plus出口版在二期项目东地块下线,该产线从动工到投产仅用时10个月;去年签约的三期、四期项目主攻电池组装,迅速构建起从零部件、电池到整车的全产业链闭环。四期电池包PACK项目首批产品于5月20日下线,从签约到投产仅半年,再度刷新“深汕速度”标杆。

临港优势决定了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是比亚迪各大生产基地中,唯一一个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实现厂港联动发展的基地。深汕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迎来首次出口,下半年随着比亚迪宋Pro、宋Plus在深汕量产,小漠港汽车出口有望迎来井喷。

龙头引领,集群效应凸显。深汕特别合作区紧抓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下游企业结伴而来,已汇聚以比亚迪为龙头,京西智行、佛吉亚、东风李尔、延锋国际等近30家知名企业为支柱,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蔚然成形。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深汕速度”的基石,京西智行深汕生产基地仅用时18个月,即完成土地整理、厂房施工、产线安装。今年3月13日,京西智行深汕生产基地正式落成以及全国首条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生产线正式投产。

7月8日,调研行还走进壁虎汽车,这是一家以先进数字底盘为核心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目前在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产业园启动项目一期,引进1条专用车生产线,制造旅居车、冷藏车、指挥车、救护车等专用车及零部件。6月15日,壁虎汽车与西非绿动未来签署建立SKD工厂的谅解备忘录,成功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非洲加纳落地的首个投资合作项目。

当天下午举行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车驰天下·材赋未来”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现场签约15个项目,涉及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设备生产基地、汽车特种涂料及高端化工材料研发基地、半导体高端精密设备生产基地等,为产业链持续升级注入新动能。

高端制造筑牢腾飞根基

速腾聚创第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交付

深汕特别合作区还落地了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这是深圳首个、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近期用地面积1.14平方公里。聚力打造百亿级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已引进瑞华泰、华特鹏、博纯材料、德方纳米、高发气体等项目,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创新型智慧化工园区,成为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

高发气体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上表示,项目建成后即启动产能转移,锚定3亿元产值目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投产达产。

全球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速腾聚创也于2024年正式入驻深汕,去年7月开始投产,规划年产能170万台。其负责人向调研团介绍,公司聚焦机器人视觉、灵巧手等增量零部件开发,向全球超2800家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客户、超310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提供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近日,其第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已成功交付,彰显技术领先实力。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合作区在鲘门片区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区,已引进华睿丰盛、显控科技等机器人企业和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等平台项目。海洋产业增长点加速培育。加强与汕尾市合作共建,加快建设红海湾海上风电陆上集控中心、农科深圳现代化海洋牧场深汕示范区(中转区)等项目,其中海洋牧场项目年底前逐步投放网箱试养并扩大养殖范围。同时积极联动中集集团、中海油集团等龙头企业布局临港海工装备产业。

优质配套涵养发展动能

深职大深汕校区预计明年实现首开区招生

“在深汕,是深圳”。进入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句标语醒目而耀眼。合作区的勃勃生机,跟深圳的气质十分契合,也是合作区加速融入深圳的生动诠释。

7月8日,调研团驻足在深汕鹏兴立交桥上远眺,深汕壮阔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图景尽收眼底。深汕交通枢纽能级跃升,深汕高铁、广汕高铁、厦深高铁“三铁”联动,内畅外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日臻成熟,“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触手可及。

鹏兴立交两侧,一侧是壮观的比亚迪二期园区,每日750辆新车驶下生产线;另一侧,崭新的通港大道直抵小漠国际物流港。二者间仅5分钟车程的黄金距离,催生了高效的“厂港联动”模式,极大提升了汽车出口效率,成为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深汕陆海联动、外畅内达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支撑,小漠港发展汽车滚装优势明显。目前累计开通航线13条,业务通达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地中海、港澳等地区,计划新增“小漠港-意大利”航线1条。二期主体工程已于今年1月开工,预计2027年年底投产运营后,将具备每年100万辆汽车运输能力。

当天下午,调研团还来到了深圳中学高中园,这个深圳最大的高中园去年开学,目前已有3800名学生,今年将计划招生3300人。据了解,合作区计划在各街道均规划建设至少一座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区至今年将新增两万余个基础教育学位。办学规模1.5万人的深职大深汕校区加快建设,预计2026年实现首开区招生办学。

在居民关注的医疗方面,深圳市深汕人民医院总体工程进度超85%,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该医院是“市投区建”项目,用地面积9.25万㎡,总建筑面积15.87万㎡,一期规划床位数800张,总建筑投资约14.71亿元。此外,首家深圳标准的社康机构已于2024年建成投用。

深汕加快构建住房保障体系,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15个,其中建成项目6个共11566套,在建项目9个共11241套。推进住房常态化配租模式,累计保障约5900户、1.8万人的住房需求,为产业人才和新市民筑就温暖家园。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