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后上班第一天,刘东斌照常早上6:20从北京宣武医院坐上班车出发,一路南下125公里,8:00前赶到雄安,开始一天的出诊和手术。
“有人说我们是跨省上班,可我们丝毫没觉得是跨省。”刘东斌说,一到雄安院区就忙碌起来,出门诊、做手术、开会、查房……环境一样,设备一样,工作程序一样,与在北京院区工作完全一样。
早起1个小时
“唯一不同的是,到雄安院区上班要早起1个小时。”刘东斌说,为了让疏解人员和当地居民免除外出就医之苦,我们早起1个小时值了!
今年53岁的刘东斌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党总支书记,雄安宣武医院副院长。
雄安宣武医院是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在雄安新区启动的项目。“我们来雄安,一句话就是送医上门,让疏解人员和当地居民在雄安看好病。”刘东斌说。
刘东斌一周五天工作日,三天在北京,两天在雄安,他已经习惯了。2023年10月16日雄安宣武医院启动运营以来,刘东斌在雄安做过的手术超过了100台。
“飞奔”1.5个小时
除了每周安排的手术和出诊排班外,刘东斌和同事们其他时间都是“听班”——“只要接到雄安患者有急救需求的电话,我们都是第一时间赶到雄安。”刘东斌说。
开院之初,正在北京家中休息的刘东斌,接到一通来自雄安院区的电话,一位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发高烧来求治,但治疗需要的新一批引流管和取石器械还没到医院。
“急性重症胆管炎如不及时手术,病情会加重甚或有死亡风险。”刘东斌挂了电话走出家门,开车直奔北京院区,从北京院区手术室借上引流管和取石器械,接着一路向南,驱车飞奔1.5个小时,当天把手术需要的器械和自己一起送进雄安院区的手术室,为患者做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换上手术服的那一瞬,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我知道患者有救了,这比什么都重要。”刘东斌回忆。
雄安宣武医院是雄安新区第一个三甲医院,在此之前,雄安三县居民到保定、北京等地就医的比例高达70%。
刘东斌在雄安院区做的100多台手术里,有高龄重症患者、有因当地医院不敢做手术而拖到疾病晚期来看的患者、也有为拿不出几百元医疗费发愁的患者………刘东斌知道,如果没有雄安宣武医院这个三甲医院,那么这些患者就会加入赴北京等地求医的人流,经受漫长旅途的疲惫、承担额外的支出、延误最佳就医时间。
“这与北京医生早起1小时送医到雄安比起来,无疑是天壤之别。”刘东斌说。
在刘东斌的带领下,截至今年4月30日,雄安宣武医院门诊量突破了30.15万人次,其中80.1%的门诊患者来自雄安,6.8%的门诊患者来自北京;出院量突破了5700人次,其中76.4%的出院患者来自雄安,2.5%的出院患者来自北京。
开放38个科室
作为雄安宣武医院副院长,刘东斌在完成出诊和手术工作的同时,还分管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
雄安宣武医院建成开诊之初,千头万绪环环相扣,有的需要北京院区“大本营”援助,有的需要与当地协调,施以援手。
门诊开诊、病房开放、麻醉手术中心开放、急诊开放……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离不开京雄两地协同助力。如今,医院开放了38个科室。
随着雄安宣武医院全面发展和壮大,当地医院纷纷前来参观并表示“有压力也有动力”。刘东斌带领同事们主动与当地医院联系,进一步将派医生和骨干下沉到当地医院坐诊和会诊,邀请当地医院医护人员到雄安院区以及北京院区进修和深造。
去年年底,雄安宣武医院与雄安三县医院以及容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雄安医联体,带动当地医院提升医疗水平,双向转诊,共同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当地居民就医便捷度和获得感。
目前,不少雄安以外的疑难杂症病人也来医院看病,病患情况越发复杂,也考验和提升了雄安院区医疗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扩大服务范围,2025年雄安宣武医院将增开产科和儿科,以满足育龄人群和儿童医疗服务需求,产科和儿科的病房床位将达到500张左右。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两头都不抛下。”刘东斌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