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每个城市都来了1亿人”“景区预约爆满”“文旅商体深度融合”……2025年“五一”假期,江苏消费市场以“新场景、新业态、新动能”为引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场假日经济的“百花齐放”,不仅彰显了消费升级的澎湃活力,更折射出江苏经济向“新”而行的强劲韧性。
各地以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激活消费潜力。徐州市通过发放超千万元消费券,联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拉动汽车消费6亿元,带动家电换新热潮。南京、无锡等地依托离境退税政策优化跨境消费体验,吸引境外游客“即买即退”。政策红利叠加市场响应,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良性循环,为假日经济注入新动能。
从苏州狮山文化广场的全球文博文创市集,到盐城蟒蛇河的水上运动嘉年华,江苏以“文旅+”模式解锁消费新密码。苏州集结50余家国内外文博机构,千余款文创产品将《簪花仕女图》等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动能,吸引上海、杭州游客专程“赶集”,推动消费从“商品交易”向“文化体验”跃升,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反向旅游”热潮下,江苏县域消费成为假日经济“黑马”。徐州丰县以“汉韵丰华”嘉年华串联非遗、旅游与购物,邳州聚焦汽车消费和外贸优品展销,带动县域酒店预订量增长超30%。县域市场凭借“错峰避堵+深度体验”优势,吸引年轻人逃离城市喧嚣,推动消费结构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型。这种“多极增长”格局,印证了江苏全域消费生态的深度与广度。
“五一”消费市场的火热,是政策创新、场景革新与供需升级共振的结果。从“文旅融合”到“县域崛起”,从“跨境便利”到“内外循环”,每一步都彰显了江苏经济的韧性与创造力。面向未来,唯有持续向“新”而行,方能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海中破浪领航。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