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出汗多了“伤气血”,这6种汗要排查疾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2:05:00    

进入三伏天后,身体稍微动动就是一身汗。

同样是出汗,有的人轻微出汗,有的人大汗淋漓;有的人手心冒汗,有的人汗流浃背……这些出汗情况正常吗?

中医认为,正常出汗能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异常出汗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教你出一身健康的汗。

中医:出汗太多也伤气血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量、气味等发生变化,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时出汗,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人在平静而凉爽时仍有过多的汗液产生,就说明身体出现问题了。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张琼介绍:

在中医眼里,“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出汗过多会使人体精气外泄而气虚,临床表现为常觉得气短、神疲乏力,进一步加重会影响气血运行。

6种出汗或是疾病征兆

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提醒,以下几种出汗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需引起注意。

1

自汗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特别热或运动量过大而出汗,而是不自主的出汗现象。

多因肺气虚弱、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怕冷等气血不足的症状。

2

盗汗

指不知不觉中出汗,最常见的是夜间盗汗,表现为睡醒时一身汗、醒后汗止。

盗汗多因阴虚导致,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3

头汗

只有头部出汗,多因湿热所致。

老年人气喘而额头出汗,多为虚症;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4

半身汗

也叫“偏汗”,可以是左侧或右侧偏身出汗,也可以是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

这种情况,多因经脉阻滞、气血流通不畅引起,风湿或偏瘫者多见。

5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常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小便清长等虚寒表现。

这种情况,多因体虚、气血不足所致,也可见于低血糖、受惊吓、休克等情况。

6

其它部位出汗

手脚心出汗异常,可见于精神紧张,也可见于脾胃功能异常。当脾胃运化失调,体内可能逐渐郁积湿热,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

胸口出汗多因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多见于体质虚弱或身体肥胖者。

夏季怎样出汗更养生

在夏天,适当出汗不仅让人感觉舒服,还是“天然补药”,有助调节免疫力,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张帆总结了5个方法,有助健康出汗。

主动出微汗

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到户外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注意避免过度运动。

不宜运动的人试试睡前2小时用40度左右温水泡脚,以微微出汗为宜。出汗后可用40度左右温水洗澡清洁身体,但不建议洗冷水澡。

及时补水

夏季出汗量大,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要养成定时主动饮水的习惯。

成年男性每天饮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1500毫升。当然,饮水量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运动、户外作业、气温高时,可适当多喝一些。

不要太贪凉

长时间吹空调会影响排汗系统正常运行,影响汗腺收缩和扩张。

夏季要给身体主动出汗的机会,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不是特别闷热时,建议关掉空调。

刚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水果,建议常温下放置15分钟再食用。

饮食宜清淡

建议合理膳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果蔬,适当喝一点酸味饮料。

比如酸梅汤既避免过多出汗,又生津开胃,缓解夏季食欲不振。此外,绿豆汤、金银花茶、薄荷茶或柠檬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警惕异常出汗

夏季也是心梗和中暑的高发期,两者发生时通常有异常出汗症状,要学会清楚辨别。

心梗发作时,出汗部位集中在脖子、额头、手脚心,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即俗称的“冷汗直冒”,但中暑时,出汗部位较多,以前胸后背和额头为主,皮肤温度相对较高。

要特别警惕心梗的发生,而不要因为冒冷汗、头晕而误认为是中暑。

当然,有的人天生汗腺发达,即使出汗多也不必惊慌,只要不伴有其他疾病、异常症状,更无任何身体不适,就不是疾病征兆。▲

来源:生命时报(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w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