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疾风骤雨,墨海翻涛——张瑞图《行草录张华〈励志诗〉》册页赏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0:37:00    

释文:

《励志诗》,张华。大仪斡运,天回地游。四气鳞次,寒暑环周。星光既夕,忽焉素秋。凉风振落,熠耀西流。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日欤月欤,荏苒代谢。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仁者不遐,德輶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大猷玄漠,将抽厥绪。先民有作,贻我高矩。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卢萦缴,神感飞禽。末技之妙,动物应心。

研精耽道,安有幽深。安心恬荡,栖志浮(志)云。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如彼南亩,力耒既勤。藨蓘致功,必有丰殷。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志含弘,以隆德声。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累微以著,乃物之理。纆牵之长,实累千里。复礼终朝,天下归仁。若金受砺,若泥在钧。进德修业,辉光日新。隰朋仰慕,余亦何人。

天启甲子秋中,书于椰子书院,瑞图。



一、疾风骤雨般的笔墨:张瑞图的书法革命

当我们展开张瑞图这册《行草录张华〈励志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传统行草书的流畅婉转,而是一种近乎“锋芒毕露”的笔势。每一笔都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刃,转折处尖锐凌厉,线条刚硬而富有弹性,整篇行气如急风骤雨,一气呵成,仿佛能听到笔锋在纸面上撕裂空气的声音。

这种风格,在晚明书坛独树一帜,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彼时的书坛,董其昌的淡雅、邢侗的端庄仍占主流,而张瑞图却以偏侧之锋的翻转,打破传统圆润婉丽的行笔方式,以一种近乎“机械感”的顿挫节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他的字,不是飘逸的,而是“硬”的;不是流畅的,而是“顿”的;不是温润的,而是“锐”的。这种风格,使得他成为晚明书法革新的开山之祖,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明末四大家”。





二、天启甲子(1624年):张瑞图的“归隐”与爆发

此册作于天启四年(1624年)秋,时年张瑞图55岁。这一年,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政治上的“急流勇退”。二月仲春,他告假回到晋江老家,避开朝廷内阁的纷争。直到1626年春夏之际,才又北上,接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隐退”,但实际上,这却是他书法艺术的一次大爆发期。从1621年至1628年,正是张瑞图官场得意之时,也是他书法大进的阶段。这册《励志诗》册页,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册书写于“椰子书院”,这个地点颇值得玩味。椰子树在福建沿海常见,而“书院”则象征着文人雅集、修身养性之地。然而,张瑞图的笔下,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闲适恬淡,反而充满了强烈的动感与张力,仿佛他内心的激荡,全都倾注在了笔端。




三、张华《励志诗》:一篇“自我激励”的人生宣言

张瑞图所录的,是西晋文学家张华的《励志诗》。这篇诗,本质上是一篇“自我激励”的人生宣言,内容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君子修德的劝勉,以及对“积微成著”的哲理思考。

诗中写道:

“逝者如斯,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

(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你为何还要自我放弃?)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勉志含弘,以隆德声。”

(高山不拒绝微尘,大河不嫌弃细流,你应当立志宏远,以成就德行。)

“纆牵之长,实累千里。复礼终朝,天下归仁。”

(绳索虽长,却能牵引千里;每日践行礼法,终能使天下归仁。)

这些诗句,既是张华对君子的劝勉,也是张瑞图对自己的鞭策。1624年的张瑞图,虽然暂时远离朝廷纷争,但内心并未真正平静。他的书法,正是这种“外静内动”心态的绝佳体现——表面上看,他似乎归隐田园,但实际上,他的笔锋依然锐利,他的精神依然紧绷,他的艺术依然在“冲刺”





四、书法与诗意的共鸣:一场视觉与思想的交响

张瑞图的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在这册《励志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1. 笔势如风:他的行笔极快,转折处尖锐,仿佛疾风掠过,没有一丝犹豫。
  2. 结构奇崛:字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而是充满张力,甚至有些“刻意”的不协调,但正是这种“不和谐”,反而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张瑞图式”的美学
  3. 墨色浓烈:水墨洒金笺上,墨色浓淡相间,既有金笺的华贵,又有墨迹的沉郁,整体呈现出一种“金石般”的厚重感

而张华的诗,则为这幅书法提供了思想内核。诗中关于时间、德行、积累的思考,与张瑞图此时的心境高度契合。他或许是在借张华之口,告诫自己:即使暂时隐退,也不能放弃追求;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五、张瑞图的意义——不仅是书法家,更是时代的“破局者”

张瑞图的一生,充满了矛盾与争议。他为魏忠贤撰生祠碑,被士林所耻;但他的书法,却开创了一代新风,影响深远。这册《行草录张华〈励志诗〉》,正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高光时刻”——既是他个人书法风格的成熟体现,也是晚明书法变革的重要见证。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册作品,不仅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更是在感受一种“破局”的精神。在那个传统与变革交织的时代,张瑞图以他的笔墨,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书法不再只是温文尔雅的文人游戏,而成为了一种可以承载激情、力量与思想的艺术形式

或许,这正是张瑞图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不是技巧,而是勇气;不是迎合,而是突破










墨韵千年,笔底生辉。

来源:国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