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五一”假期首日,广州南站到发客流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到发旅客约87万人,其中发送约47.5万人,到达约39.5万人。
这座日均到发列车超850趟、年客流量1.76亿人次的“超级枢纽”,正以高铁、高速、城际、地铁、低空经济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重构粤港澳大湾区时空格局,成为驱动番禺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的核心引擎。
客流井喷:湾区枢纽的“超级流量”密码
凌晨五点的广州南站,天色未明,站前广场却已人潮涌动。拖着行李箱的旅客、举着接站牌的导游、穿梭的网约车与出租车,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心脏”,串联起京广、广深港、贵广、南广四大高铁动脉,广珠线、广佛环、佛莞线3条城际轨道,广州地铁2、7、22号线、广佛地铁2号线4条城市轨道,广明高速、东新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通过这些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可实现1小时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5小时可达华南生活圈,8小时可联通全国主要城市。
今年“五一”假期,广州南站迎来客流“井喷”:8天运输期内,预计532.2万人次旅客在此到发,日均66.5万人次的数据,让广州南站稳坐全国最繁忙高铁站的“头把交椅”。
流量背后,是立体交通网络的精密咬合。走进广州南站,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出租车、网约车“五位一体”的换乘体系让人惊叹。
旅客从高铁出站抵达地铁入口,或换乘公交或网约车都在几分钟路程之内。地下两层、地上三层的立体设计,可以使高峰时段枢纽内的数万人次安全有序疏散。
流量井喷,考验指挥调度的“神经中枢”,更催生了服务的“温度革命”。在重点旅客候车区内,轮椅借用点提供免费接送服务。一位带着孙女出行的老人感慨:“以前最怕赶火车,现在志愿者推着轮椅送我们上车,比儿女还贴心。”
南站商务区:流量变现的“湾区会客厅”
广州南站的庞大客流,是发展和壮大枢纽经济的最大机遇和底气,从单一的交通枢纽到“站城一体、业态融合”的大湾区门户,“枢纽型国际知名商圈”正呼之欲出。
记者走访发现,春节前开放的广州南站詹天佑广场,为旅客提供了候车与休闲空间。毗邻的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广州南站ICC)首期商业建设火热。该项目以香港西九龙为标杆,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提供办公楼、商场等多种设施。
其中,首期商业含交通、办公、商业功能,交通配套设施为城际轨道交通换乘中心,与广东城际番禺站、广州地铁22号线接驳,还配备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预计明年竣工。
目前,城际轨道交通换乘中心主体结构完成,首期商业裙楼封顶,180米超高层写字楼持续建设,整体工程预计2026年全面竣工并逐步开业。
在流量转化方面,广州南站地区规划逐步落地。喜街Hey Block餐饮街区已运营,荣耀广场、李锦记大厦等地标性建筑呈现。体量达26万平方米的广州南站地下空间联通周边,其中5万平方米地下商场正在招商,预计2025年底分批投入运营。
两条地下长廊将打造国际文化中心,与广州足球公园形成联动,该公园预计今年建成,二者将构筑“体育+文旅+商业”超级综合体,打造“交通枢纽+体育+商务”超级流量池。
此外,广州南站还被纳入广州低空经济战略布局,作为5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之一,到2027年将建成“1+5+100”地面起降设施,“空铁联运”前景广阔。
未来,地面轨道交通发达、城市低空经济“起飞”、慢行系统活跃,广州南站将从交通枢纽向“站城一体”的未来之城迈进,点燃城市活力引擎。
长隆万博商务区:客流涌动催生“消费宇宙”
清晨的地铁7号线车厢内,拖着行李箱的游客与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比肩而立——这是南站客流向万博商圈导流的日常图景。
而自2024年5月起,距离广州南站商务区仅10余分钟车程的长隆万博商务区,随着广东城际“四线”贯通,实现了与广州南站的一站直达。
这一交通利好,进一步强化了长隆万博商务区与广州南站之间的客流互通,为其商业、文旅等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相关统计,长隆万博片区年均客流量超过1亿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半个月时间,长隆万博商圈累计客流量达到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
历经10多年的精心打造,长隆万博商务区已成长为支撑番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平台之一,集聚了海大集团、希音公司2家千亿级企业,以及长隆集团、欢聚集团、嘉诚物流、拼多多、小米互联网等龙头企业,汇聚了总部经济、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多元业态,还获评国家级、全省唯一的“2024年中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2024年最具消费潜力商务区”。
不仅如此,长隆万博商务区还有着独特的文商旅融合优势。以汉溪大道为主线,一条适合全年龄段、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city walk路线已经推出。在这里,汇聚广州购书中心、云幕剧场、万博儿童公园、时尚广场等特色项目,入驻了知名品牌首店、创新店、旗舰店近200家。
此外,还举办了广州国际美食节、国际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发布会、广东时装周、膨胀面包节、直播电商节、汽车消费节、“young城yeah市”等品牌及消费“盛典”。
从广州南站到长隆万博片区,正在形成一个集交通、文旅、消费、人居等于一体的商业长廊,实现世界级文商旅目的地与都会区,构建超级规模的“轨道上的CBD”,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强大“经济心脏”。
番禺产业:“智造创新城”再启新程
番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围绕“两带一轴”实施“1+4+X”战略,加快构建“智造+智核”“厂商+电商”引领的千亿级创新产业集群。
在汽车产业领域,番禺已建立“三电”齐全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千亿产业和园区,化龙镇成为工业强镇。广汽集团总部迁入并发布“番禺行动”,计划2027年自主品牌销售200万辆,投入500亿元研发,目标跻身全球智驾领域第一阵营。
同时,番禺抢先布局低空经济,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落户大学城,广汽、小鹏汇天等企业在飞行汽车领域亮点频出。
时尚产业方面,番禺优势显著,市场主体超5万家,希音、阿里巴巴速卖通等互联网企业齐聚,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番禺深化“时尚六品”战略,推动产业品牌化、数字化等迈向更高水平,向第二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番禺还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工业经济总部园区开园,携手多个重点产业园区冲击第二个千亿新质平台;广州大学城科技园揭牌,释放“智造+智核”优势;海大科学园启用,打造农牧业产业生态示范区。
同时,番禺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实施“万亩千亿”攻坚行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出多项扶持措施,建立用地储备库,为企业提供专业配套服务。
未来,番禺将融入广州活力创新轴建设,联动多个核心平台,高标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跃升。
随着广州南站立体枢纽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番禺在汽车产业、时尚产业、新兴产业等多领域的持续发力,番禺正逐步摆脱“过境之地”的传统印象,成为大湾区的“流量枢纽”;同时,凭借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正从“制造大区”迈向“智造强区”。
当“五一”客流纪录被刷新,这座千年古邑已按下产城融合的加速键——来番禺、正当时!
南方+记者 钟晓宇
通讯员 番宣
【作者】 钟晓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