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可口的“八月炸”。 章艳 摄
立秋过后,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花坪村的山野间弥漫着日渐浓郁的果香,而村民杨玉珍家的“八月炸”种植园,更是这片果香里最热闹的一隅——藤蔓交织的架上,一串串饱满的“八月炸”缀满枝头,沉甸甸地预示着丰收。
“这果子学名叫三叶木通,到农历八月成熟时会自己裂开,‘八月炸’就是这么来的。”杨玉珍指着枝头的果实介绍,“八月炸”又叫“八月瓜”“开口笑”,乍一看外表像紫皮茄子,实则紫色外壳的一侧有裂口,内里是白莹剔透的果肉,散发着淡淡清香。果肉富含果糖、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既能鲜食,还可酿酒、制作果酱和饮料,种子还可榨油,具有高经济和观赏价值。近些年在市场上走俏。
几年前,杨玉珍看准“八月炸”的市场潜力,成了村里第一个规模化种植“八月炸”的人。“一开始没敢多种,就试种了几十株,看着卖得好、效益不错,才逐年扩种。”如今,她的种植园里连片种了200株“八月炸”,预计总产量能达2000斤。
“目前我家‘八月炸’主要靠开放采摘进行售卖,每斤4元,每天都有游客来采摘,很受欢迎。”杨玉珍随手摘下一颗成熟的果实,轻轻一捏,果皮自然裂开,乳白色的果肉露出来,还散发出蜜糖般的香气。这一个个“炸”开的果实,不仅填满了果篮,更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乡亲们的日子,也会像这熟透的果子一样,越过越甜蜜。
来源: 桂林日报